“泥腿子”、“灰桶工”和“富翁”
“这3公里水泥路是投资30万元修的,这大桥是花50万元造的,这老龄活动中心是花30万元盖的,还有花15万元建的幼儿园……”环绕团风县程G村而行,村主任程自秋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这些村级公益事业都是以程理财、程友财为首的建筑老板们出资建设的。”淋华体平台,华体(中国)镇镇长陈绪乐笑着说。淋华体平台,华体(中国)镇现有2万人从事建筑,每一户家庭里至少有1人在搞建筑。目前“身家”上亿的有7人,千万的有200人,整个镇人平收入每年有4000元以上。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原来的淋华体平台,华体(中国)镇是典型的农业镇,镇里的人基本上是犁田打耙的“泥腿子”,靠着现在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董事长程理财父亲那辈一行36人提着“灰桶”出去搞建筑,才有了现在手拿钢尺、眼看图纸的建筑“富翁”们,才有了从团风县走出去的湖北省十大建筑鄂军之一的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也才有了淋华体平台,华体(中国)镇的今天。
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的成功也经历了它的曲折之路。在建县之初,湖北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是一家产值不过5000万,利税不过百万元的三级总承包公司。自从在团风县率先实行股份制和民营化改革后,该集团现已发展成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市政府公用总承包二级,地基与基础、装饰装修、钢结构、消防等四个专业承包二级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多项目资质的大型建筑集团,获得了“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成长型民营企业”20强之一。
现在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的总部就设在武汉繁华街道徐东附近,成为主攻武汉建筑市场的实力建工集团。2005年,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创产值22亿元,上交地方税收2000万元,产值和税收比96年增长了30多倍,同时吸纳团风县转移劳动力2万余人。
在华体平台,华体(中国)集团的带动下,目前团风县共有建筑施工企业22家,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建筑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县总人口和就业人员的12%和20%,而这些人基本都在武汉。施工、设计、监理、勘察等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产业已形成。
建筑业已成为团风县融入武汉城市圈最快、关联度最高、带动性最强的优势产业。
“华体平台,华体(中国)现象”的背后
“要不是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集团绝对发展不到今天。”华体平台,华体(中国)集团总经理黄林说。
建县之初,建筑业在该县块头小、资质低、走不出、站不稳、效益差,难以适应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为此,团风县适时制定了组建大集团、拓展大领域、主攻大市场、承揽大工程、带出大队伍、创建大产业的战略方针。
1998年,依托原淋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安公司,将县内19个小企业进行捆绑,实施了扎排出海、主攻武汉、抢占西部及北京、上海的发展战略,而现在的湖北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就是那个幸运儿。
2005年,趁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在武汉发展良好之时,县里及时提出“打造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品牌,构建建筑之乡”的战略,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建筑航母发展。如在建筑老板及职工子女入学,农活帮扶、税收等方面进行优惠,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建立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定期对他们进行建筑技能和维权培训,努力满足建筑企业的用工要求等。
驻汉办事处还定期发布企业运行公报,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定期召开联谊会、推介会,为企业与企业、部门与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借鉴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改制经验,团风县22家国有集体建筑企业,已有19家完成改制工作。通过引导和扶持,有3家被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兼并或联合,5家企业完成体制和结构调整,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同时依托驻汉实力建筑公司,在市政工程、建筑装饰、房地产开发、设备安装、科研设计、工程监理、建材工业等专业领域全面发展。近几年,该县投资兴建了不少模板厂、塑钢门窗、饲料加工等企业,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依托武汉打造劳务经济
今年8月,团风县组建成立了“湖北团风建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与新建成的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实行一个基地两块牌子,成为黄冈市唯一的专业性建工类职业培训学校,而它的建成目的很明显――为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和武汉建筑市场定向培养专业建筑人才。
该县还实施技能型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三大工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因材施教,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并创新培训思路实行双向培训,与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联手制订培训计划,把培训班办到工地上。到目前为止,已培训2.5万人,其中技能人才1000人,劳动力技能鉴定发证2000人。
劳务分包公司是 团风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施工作业方式,一批“包工头”转化为劳务公司经理,形成一批稳定的专业建筑劳务承包队伍。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成立11家建筑劳务分包公司,持证注册人员110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2人,促进了建筑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提档升级,为团风建筑劳务输出建立了稳定的渠道。
近年来,通过各种培训,团风县先后输送3万余农民工到建筑行业就业,其中2万多人直接进入华体平台,华体(中国)建工集团在武汉的建筑工地,每年带回收入5亿余元。
“县委、县政府依托武汉,发展本地建筑产业的思路是清晰的,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促进了本县的经济的飞跃发展,1996年刚建县时,县级财政收入只有900万,现在已超亿元。”团风县副县长廖普贤自豪地说。